足渡蘭的都蘭採集日常:月桃、荖葉與黃荊
- Gwen Y.
- 10月3日
- 讀畢需時 6 分鐘
已更新:3天前

開始整理足渡蘭的故事後,我就一直對他們採集都蘭周邊植物入皂這件事充滿好奇。
常常聽人們開玩笑說:「阿美族所經之路寸草不生」,形容族人們能將植物運用得非常盡致,自此便對這樣的技能與場景充滿興趣。曾經在跟部落媽媽們散步時,聽他們對住家週遭的野菜與植物如數家珍,感覺整個都蘭村都是他們的菜園,不只能辨識路邊各種美味的雜草,需要什麼植物也總是騎著機車出門不到五分鐘就能採回來。
因為實在太佩服這種隨手可得的技能,也很好奇都蘭到底哪裏有像寶藏一樣能入皂的植物,便一直跟阿Vi問下次採集是什麼時候,吵著要跟著一起去學習跟紀錄。那是春風拂拂的四月天,沒過多久,阿Vi就跟我說:「村裡的月桃最近陸續在開花,我們這幾天會去採集喔!」
採集的這一天,我早早地來到店門口集合,足渡蘭的婦女團正鬧哄哄的互相提醒穿戴裝備,水蛙哥則熟練地把要帶的「給西」整理上車。不久後,就在一種校外教學般的歡樂氛圍出發了。
我們還沒開多遠,婉君就指著窗外說:「這邊的月桃都已經開花了,好幾朵。」水蛙哥便把車停在路邊,一行人拿著枝剪、長柄鐮刀和提袋下車,馬上就開始熟練的採集新鮮的月桃花。
都蘭某馬路旁 正盛的野生月桃花

就在馬路旁,成簇的月桃錯落在無人整理的樹叢間,一株一株精神抖擻的曬著太陽,而白色的月桃花苞就成串的懸掛在長長的葉片之間,垂下的姿態看來清新又豐碩。對我這個城市小孩來說,月桃其實很陌生,正在讚嘆時,班長已經剪下一串遞給我。

阿Vi向我介紹,月桃是台灣原生草本植物,老一輩的對它相當熟悉,因為月桃生命力強又隨處可見,而且全株都很實用。月桃的根莖可以作為薑科類入菜、花可以釀成甜品香料,葉子可以拿來包食材、葉鞘處理後也可編製成繩索或日常工藝,甚至連種子也是某些藥品的原料。
「月桃的盛花期是四到六月,我們趁早採摘,就可以收穫已經開始綻放跟還沒完全綻放的花苞,這樣開花前的營養跟開花後的香氣都有了。也不會摘很多,因為也要留著花繼續結果。到時我們還會再採摘一些果實,到要製作月桃手工皂時,再採摘四季都有的的新鮮枝葉。所以一顆月桃手工皂裡,其實包含非常多不同階段的月桃。幾乎是用一年的時間採集原料,才會製作一批月桃手工皂。」

我們在歡聲笑語之間,已經採了滿滿一袋的月桃花,阿Vi拿給我嬌豔欲滴的月桃花苞,說老人家曾分享,以前在森林裡的獵人,打獵時遇到月桃花,就會飲用花苞中的水分解渴。由此可以知道月桃花從很早時,就在族人的生活裡扮演重要的角色。現代使用上,月桃是一種兼具抗氧化、降血壓、抗發炎、助消化又舒眠的天然植物,無論以茶飲、食材或精油形式使用,都能為日常健康帶來益處,真的是親民又實在的寶藏植物!
山林間野地裡 靜謐生長的黑金荖葉
我們回到車上,把月桃集中裝好。又再開一小段後,來到一個稍微深一點的山路。這裡看起來平常比較少有人經過,蜿蜒的上坡路兩旁的植物長得更野,婦女們也像看見老朋友一樣,一邊心心念念的找著上次來發現的植物,一邊欣喜的說:「這個藤還在!(沒有被砍走)長得很長了耶!」

我覺得他們很像回到庫房清點寶藏,笑說原來所謂「如數家珍」就是這個樣子啊!
阿Vi回說:「是啊!阿美族看到植物就會很開心!出門採集是大家都很喜歡的事情。」
走著走著,水蛙哥停在一個轉角前,我走近他身後看,發現在凌亂茂盛的植物後,有一條能走進去的陡上小徑。水蛙哥說要打聲招呼後,便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香菸、檳榔跟啤酒開始在地上擺放跟點煙,婦女們也自動的站在他身後。
我上次看到這個場景,是跟著部落的朋友們一起進傳統領域時,耆老在開始時做的儀式。因此問阿Vi這裡是否也是類似的環境,阿Vi說 : 「這裡不是傳統領域,只是沒有人在照顧的野地;但我們的習慣是;只要進到山裡採集,我們就會跟土地以及祖靈打招呼,跟祂們說我們要來拿什麼植物,要拿多少,要用來做什麼用途。把我們要做的事交代清楚,招呼也打完,才會開始採集。」

水蛙哥面對野地小聲的說了一些話,便把啤酒倒一些在地上,其他人接過啤酒,也陸續倒一些在地上。我一邊紀錄,心想這樣跟山海打招呼的習慣,展現出阿美族跟大自然萬物親近卻不失敬的關係。在他們的觀念裡,自然裡的資源是可以節制的使用的,但是沒有任何被清楚講明白的規範,而是一種自我判斷跟學習與大自然互相的共識。
等了一會兒,水蛙哥說可以進去了,我們一行人就走進這條被植物佈滿的小徑。地上草長得很高,推開一叢叢的植物走進深處後,我看見前面班長已經指著一片深綠到發亮的荖葉!

阿Vi說因為比較少人知道這裡,這些野生又健康的荖葉藤蔓,就靜靜的生長著;每次他們回來都會觀察荖葉藤蔓的健康程度,每次也只會採摘葉子,讓荖藤繼續生長更多的荖葉。因此這裡就成為他們這幾年固定回來採集的秘境。
聽著他們討論荖葉藤蔓的生長走向跟上次來時的差異,我意識到採集不只是來拿需要的植物回家而已。當他們反覆回到一個區域的野地來觀察,就像探望一個老朋友,每一次來都多認識一點,而且那個關係是互相的,因爲每次來都會打招呼,土地也會記得這群人的來。而他們跟自然的關係,就是在這樣持續的你來我往後,變得越來越熟悉。

採集下來的荖葉,集中放進袋子,散發迷人的辛香。
就這樣我們一邊東摸摸西摸摸,慢慢的沿著小徑再走回山路上,整理上車返程。
回程的車上,阿Vi跟我說荖葉對足渡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植物,因為荖葉富含酚類化合物,具有抗菌與舒緩特性,檳榔手工皂、荖葉野煉洗手皂乳、跟月桃荖葉洗面乳裡都用運用荖葉提煉物製作而成。而這些也都是足渡蘭回購率最高的幾個主力產品,所以她對荖葉特別有感情,也特別感恩。
意外的驚喜加碼 Faki 院子裡探出的黃荊

聊到一半,阿Vi忽然叫水蛙哥靠邊停,原來是看見好大一顆黃荊,從圍牆裡探出一大叢來。班長開玩笑的說:「圍牆外我們可以幫忙修剪,小事情~」,但是人還是很老實的走到大門處,剛好聽見院子裡 Faki ( 阿美族語對男性長輩的稱呼 ) 發動機車要出門,所以就在門口跟Faki打招呼,用族語詢問Faki是否能幫他修剪圍牆外的黃荊。

班長一樣也是跟 Faki報備這些黃荊會拿來做成肥皂,而 Faki也說他會拿來煮茶喝,數量很多讓我們不用客氣。阿Vi跟我介紹,黃荊是部落老人家重視的除穢植物,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種一棵黃荊樹,以做為避邪之用。以前老人家做酒麴或醬油原物料時,也會在下面鋪上一層黃荊葉,比較不會發霉,是傳統民俗常見的藥用植物。
每到端午,族人們會用黃荊熬水、擦拭、淨身;就像是一種歲時的習慣,這樣的儀式是一種對自然的信任。所以從小孩到長輩,大家都知道黃荊,是默默守護家族的植物,是保護與安心的象徵。

這時離端午已經不遠了,所以又到了要製作季節限定的「黃荊平安皂」的時節,而平安皂的成分,是以黃荊為主角,輔以海邊的蔓荊、艾草、海鹽等這些老人家習慣用的天然除穢原料提煉而成。所以今天遇到這些黃荊是美好的驚喜,也像是大自然在提醒她季節到了,並把準備好的豐盛交到需要的人手上。
認得豐盛的生活經驗 當採集與沐浴結合
回到店裡,我問阿Vi他們如何知道哪裡有需要的植物?
阿Vi說:「阿美族因爲植物採集知識的豐富,並不是在哪裡能找到需要的植物,而是走到哪裡都能認得可食用、可藥用、可運用的植物。這件事情反映在生活上的很多面向,最主要當然是吃的部分。而足渡蘭只是把這件事情結合手工皂,希望能用同樣的精神對待洗的這件事。」
「採集,對阿美族來說是認識山海最直接的方式。開始採集後,身體自然而然會記得四季變化,什麼時候在哪裡有什麼,可以怎麼用有什麼效果,是老人家一路傳承下來的生活經驗與身體記憶。」
而我在這趟紀錄後,也更加明白:
手工皂原料的採集,不只是足渡蘭生活中與土地連結的一種日常。
我還看見一種精神,是當我們不刻意去尋求,而是能『認得土地上的豐盛與美好』,並將祂轉譯成我們日常所運用的每一個面向。以這樣的方式,跟自然生活在一起,並與這片山海同步。
這讓我相信,足渡蘭在這樣的意識裡,所製作的每一顆手工皂,
都蘊含諸多精彩故事與精神價值,值得被好好認識與支持。
撰文:楊小關 Gwen
攝影:李政洲 Joe
留言